主祀神玄天上帝;明鄭時期溪美里庄民隨鄭成功來臺,並迎請玄天上帝、李府千歲香火供奉於今溪美里196號南小廟供奉。民國60年在現址建廟,今廟貌為75年所建,溪美里的庄廟
慶安宮奉祀的是媽祖,建廟至今據稱正好三百年整,是在康熙三十七年,西元一六九八年所建。據耆老口述,在荷蘭時期,曾在此設荷語教學所,現廟內牌樓前留有荷蘭井的遺跡可以作証,後來又作為學堂,主祀文昌帝君,到了清領末期,已是...
主祀神觀音佛祖;民國63年由信徒捐獻開始興建廟宇,隔年完工並舉行入火安座中典
原名慈善院,主祀三寶佛,本寺在日治昭和元年(1926)由信徒出資興建,並為觀音佛祖裝金身,民國65年改稱慈善寺
軒轅黃帝乃中華民族人文初組,制定法度、修德鎮兵,救蒼生於水火,修道百年於鼎湖乘龜升天。二、 台灣光復初期於臺南縣永康鄉有一位郭老福先生,乃一介農夫,突覺雙眼玄翼,晝夜不分,並於夢中經道祖慈喻聖示:「汝乃具慧眼之人應奉道修行,尊天法祖,濟世渡人,廣揚教理,恢復固有倫理道德。」神跡顯赫,信眾沾恩。三、 ...
本廟主神三代祖師是鄭成功來臺時,其部屬所營來的護佛。清嘉慶元年(1796)開始建廟,日治時期曾經廢廟,神明則移往王皆得宅中繼續奉祀。民國47年再由王皆得提供廟地重建廟宇,民國56年完工啟用
主祀神五府千歲,庄民最初興建草寮做為供奉之處,後因草寮倒圮,在日明治30年(1897)由庄民胡圓目倡導下建立公廟來祭祀,民國61年由胡萬加召開信徒大會,決議重建公廟,民國64年農曆11月14日完工,稱代天府,成為今日所見之廟貌
本廟是什乃里的信仰中心,主祀神金府千歲,據傳是由本庄具有乩身的吳姓人士從佳里所請來的。日治時期,金府千歲供奉於庄民蔡寶珠家中。民國58年時在居民共同努力下完成廟宇興建及神明入火安座儀式
主祀神:中壇元帥
本寺沿革由來已早,民國73年時廟中石碑上刻有記載:係本地楊家祖先自中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朝陽社迎請金身卜居於,奉祀為本社開基祖佛至今,經200餘年矣。雙併式拜亭及內殿區分,外觀屋頂剪貼、磚造建築,其10幾幅罕見的瓷磚畫,成為本廟中最具有特色的建築裝飾
創建於清乾隆29年(1764),剛開始是由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鳳尾山貞岱移來本地之蘇姓人家所合建的簡陋草庵,奉祀保生大帝、清水祖師、文衡聖帝一同供奉;後來草庵破壞,於日明治37年(1904)重建廟宇,並命名為慶濟宮,迨至昭和2年(1927)再發起重建,民國38年廟貌全部油漆,成為富麗堂皇之廟宇
一、 西拉雅平埔族番社、目加溜灣社東隅古庄社-虞庄,結社於明末清初由虞姓先民移墾而成庄名,後為音異訛稱:「牛庄」。東依茄拔、西接北子站、南臨小新營、北連東勢寮,今隸:台南縣善化鎮牛庄里,全庄戶數四百餘戶,雖多姓群居,庄情融和。二、 元興堂初建於前清乾隆31年(西元1768年),本廟向坐西面東。座落於...
為茄拔地區的庄廟,據傳主神媽祖是明永曆15年(1661)隨鄭成功來臺的先民們,從鹿耳門登陸後再帶入本地。廟內興建古典式廟室(龍虎兩邊),蓋土瓦,牆壁粘塑像、花雕、水泥磚、龍柱、木材樑,廟蓋琉璃瓦屋頂,留天井於中間。
本廟於民國70年完工入廟,屬華南硬山式建築,剪粘繁麗鮮妍,拜殿雙龍朝三星,天兵騎青龍回首,神采奕奕,曲脊下飾仙女散花,側脊天兵馭雙鳳,脊朵彩飾各姿人騎,均生動靈現。垂脊太子駕龍盤後、假山人騎踞前,中二垂脊則是水草人騎。三川殿前二對石獅戲,張耳咧齒、唬唬生威。丹墀上逝立翻天覆地雙龍柱,兩柱間置有火珠頂...
主祀神:五府千歲
主祀神:清水祖師
本庄先民原居今麻豆區安西里溪崁邊與「東溪州」庄民同部落,且供奉同一尊普庵佛祖及何仙姑娘媽(至今猶然)。於某次洪水沖散而本庄先民南移至今善化區胡厝里西邊之「下崁頭」,聚成部落而居,共建「公厝」暫奉「普庵佛祖」於斯,爾後又因洪水沖刷(此時未建曾文水庫)先民再遷至今之「崁頭庄」,因此諸神無所安祀而暫祀爐主...
主神天上聖母,為土虱堀地區的公廟。本廟媽祖的由來據聞是明鄭時期由鄭氏人家帶入湄州媽祖乙尊,並在本地開墾務農而定居下來。本廟興建前原有神明會爐主來負責神明祭祀工作,到了民國60年才由陳客芳發起興建蓋廟
為西關里廟仔後的庄廟,主祀神清水祖師。起源為鄭成功渡海來臺時,其部將從「泉州府安溪縣清水巖」分祀而來